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高青县科协坚持深化供给侧改革,主动求新求变,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提高科普知识含量,满足公众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推动科普服务实现从“有”到“优”。
一、转换科普讲解视角,变“独立”为“融合”
转换思路,以科协、科技馆讲解人员为依托,吸纳各行各业优秀人才加入科普讲解队伍,用不同的讲解视角讲述多形式多层次科普内容。
一是凝聚人才,共创新局。积极吸纳各学校优秀师生、博物馆讲解员、社区工作者、医疗专家、农技专家近200余人,开展系列“科普+”活动500余场次,涵盖各学科知识、科技、手工艺、医疗养生、种植养殖等多个领域,累计服务2万余人次。
二是学习充电,内涵提质。主动组织科普讲解员赴山东省科技馆、上海市科技馆、安徽省科技馆、滨州市科技馆等多地考察学习,近300余人次线上线下参与山东省基层科普人员交流学习活动,科普讲解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县学府社区科普志愿者队和六中博雅创客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成功入选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
二、扩大科普主体范围,变“单一”为“多元”
强化统筹协调,激发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农技协、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构建协同推进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
一是健全体系,夯实基础。目前,高青县科协已建立完备的县、镇两级科协组织,9个镇(街道)科协组织顺利完成换届,拥有7家园区及企业科协,7处社区科普馆,4家科普教育基地、4家科普专家工作室,15家农技协及机器人、无人机、魔方等科技教育社团组织,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普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已基本形成。
二是加强联动,提升效益。面向群众实际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典型问题,联合县委政法委、应急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融媒体中心等37个单位结合重要时间节点,走进企业、学校、社区、机关、家庭积极开展防灾减灾、食品安全、节能宣传等针对性强的高质量公益科普活动43场次,受益6万余人次。
三是集中发力,擦亮品牌。超前谋划,开展培训会8场次,组织动员全县各级科协组织参与科技志愿服务,2024年,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和“全国科普日”平台上发布并通过审核的活动及作品数量分别为 8297 条和4021条,均同比增长 400%以上,位列全市第一。高青县科协连续三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三、优化科普内容资源,变“匮乏”为“丰富”
聚焦社会科普需求,在资源内容上提升专业度,在科普形式上提升趣味度,满足基层群众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的科学文化需求,全面提升科普“软实力”。
一是青少年活动,精彩纷呈。聘请省青少年科普专家团走进8所乡镇学校举办专题报告讲座;联合县教体局组织县实验中学等8所学校走进省科技馆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联合国井社区,中心路小学,气象局等完成省市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研学、科学实验秀等特色活动50场次,上万名青少年从中受益成长。《高青县科技馆:科普服务沉下去 科技教育更普惠》等4篇县域青少年科技教育经验文章在山东科技报刊发。
二是银龄科普,用心用情。联合科普教育基地--官庄社区打造“官爱•银辉”为老科普服务品牌,同时推进“老年大学”建设,创新开设日常智能技术应用、防电信网络诈骗等特色课程,定期开展医疗保健、健康义诊、公益助残、救护培训、中医问诊等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受益4500余人次,努力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三是农民培训,求真务实。2024年,联合农业部门以及甘棠蝉青科技小院等农技协组织,开展系列高素质农民专项培训活动,包括农作物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虾蟹立体生态种养技术、金蝉繁育与养殖技术等课程,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等导入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培训学员共计4000余人。
四、拓宽科普宣传阵地,变“传统”为“新颖”
顺应全媒体时代特点,发挥“互联网+科普”优势,打造线上科普平台,制作或转载科普视频,推出系列科普课程,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尽享科普盛宴。
一是网络赋能,推陈出新。汇集全县各职能部门科普音视频及图文资料等,突出科学知识普及功效,在县域融媒体平台--最高青app整合搭建“科普高青”模块,累计发布科普信息336条。利用公众号、视频号推送山东科协每日科普以及科普中国科学辟谣短视频,同时向上延伸,在“学习强国”平台刊发“科普辟谣”视频40余条,推进科学知识宣传多维度开局,多点位开花。
二是专家助力,增效升级。联合县疾控中心在全县范围内遴选40名高年资专家组建县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制作“疾言疾语”健康科普小视频,多件作品荣获市级一等奖,目前已累计拍摄52余条视频,播放量达5万余次。联合芦湖社区健康教育基地设立“健康‘汇’客厅”健康科普线上直播栏目,定期向辖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线上健康科普宣教模式初步形成。
高青科普之路,变的是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不变的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的那颗初心。下一步,高青县科协将探索打造科普联盟,整合县域科普场馆、科普研学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教育社团等资源,不断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探索编排以科学实验展示、科学家故事讲述等内容为切入点的小戏小剧或讲演作品,以新颖、生动的形式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让观众在轻松、愉快、活泼氛围中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